
- 临床文献
孕期城市环境与学龄期儿童肺功能、喘息和哮喘的关系。R世代研究
时间:2024年07月05日
孕期城市环境与学龄期儿童肺功能、喘息和哮喘的关系。R世代研究
背景
妊娠期城市环境可能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健康,但缺乏对多种城市环境暴露(如空气污染、自然环境、噪声、建筑环境)对儿童肺功能、喘息和哮喘发展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研究怀孕期间的城市环境与肺功能、学龄前喘息和学龄期哮喘的关系。
方法
我们纳入了5624对母子,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我们统计了怀孕期间30种城市环境暴露,包括空气污染、道路交通噪音、交通、植被、水域和建筑环境。10岁时用肺活量法测定肺功能。关于学龄前喘息和医生诊断的学龄期哮喘的信息通过多个问卷获得。我们通过全暴露组关联分析描述了单暴露因素与呼吸结果的关联。我们还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确定了城市暴露模式,并利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检验了它们与呼吸结果的关联。
结果
单暴露分析显示,经多次假设检验校正后,较高的颗粒物(PM)与较低的瞬间呼气流量(FEF25-75%)、较高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存在关联。聚类分析描述了怀孕期间城市暴露的三种模式,结果表明,高水平的空气污染、噪音、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和低水平的自然空间的聚类特征与较低的FEF25-75%
(− 0.08 [-0.17, 0.00]),和较高的学龄前喘息几率相关(1.21 [1.03, 1.43])。
结论
本研究表明,怀孕期间的城市环境特征与子代儿童时期的呼吸健康有关。
点评
这是第一个全面评估城市环境暴露对儿童喘息和哮喘以及肺功能结果的影响的研究,基于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假说,描述了荷兰城市环境中怀孕期间城市暴露的三种模式。模式一指空气污染、道路交通噪音、交通和城市化(就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可步行性而言)的水平较低以及较高水平的植被和水域环境。模式二指空气污染物和噪音水平较低,与自然环境距离较远,人口和建成区密度较高,土地利用多样性较低。模式三指空气污染物和噪音水平较高,生活在更适合步行的地区,有较少植被和水域的环境。本研究发现怀孕期间生活在空气污染、噪音、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较高和自然空间水平较低的城市环境中,会导致中小气道肺功能较低,学龄前喘息的几率较高,但不会导致学龄哮喘。总之,怀孕期间的城市环境与后代儿童时期的呼吸健康有关。改善城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的城市暴露,最大限度地增加有益的城市暴露,同时减少相关的社会不平等,是确保儿童健康的呼吸道发育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