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文献

临床文献

文献速递:计算机辅助学校哮喘管理:一项试点研究

时间:2019年01月15日


背景: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低收入非裔美国儿童和西班牙裔儿童经常在急诊室接受哮喘治疗,并且缺乏持续性哮喘护理。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实施计算机化计划的可行性,该计划旨在增强低收入哮喘儿童管理疾病的能力。 该试点计划包括一个指导性的,个性化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计划,作为学校哮喘干预的主要组成部分。

方法:自动实时电子健康应答跟踪系统(ALERTS)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基于Web的跟踪系统,该系统已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所学校接受测试。 该计划要求患有哮喘的儿童,在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的协助下,定期测量峰流速并回答症状问卷。该计划根据峰流速数值提供有关其疾病状态的个性化反馈。计算机向现场学校保健中心的儿童医生和护士发送报告。并鼓励孩子们把报告带回家给父母。 采用研究前/后设计,使孩子了解他/她自己控制水平。对二分类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和McNemar检验,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结果的比较。

结果:24名儿童(6-12岁)参加该项目,>2-15个月。参与项目≥8个月健康结局指标改善最明显。儿童平均健康评分有显着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喘息发作的患儿显着减少,每名儿童喘息发作的平均次数减少。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哮喘发作的儿童人数和平均哮喘发作次数也减少了。门诊或诊所的平均就诊数也大幅减少。在试点计划结束后的2周内没有急诊住院,这是每名儿童平均减少0.21。

结论:这种个性化的计算机辅助干预措施改善了公立学校的低收入儿童一些健康结局。峰流速自我测定,药物使用管理以及症状跟踪的计算机化方法减少哮喘患儿的哮喘急性加重,并改善整体健康指标。

参考文献:

[1] Arnold R J, Stingone J A, Claudio L. Computer-assisted school-based asthma management: a pilot study[J]. JMIR Res Protoc, 2012,1(2):e15.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过敏反应科  朱康